财新传媒
财新指数 > ESG30 > 正文

疫情期间“员工共享” 能实现共赢吗

2020年03月17日 16:03 来源于 财新网
可以听文章啦!

文 | 李凡 富而德律师事务所劳动人事专家

2019新型冠状病毒肆虐,令一些行业受到严重冲击。许多企业在管控用工成本、避免裁员方面饱受压力。

近期,上海市闵行区的人社部门在其官方微信公众号上推出了一个人力资源需求共享平台,期望通过这一创新方式尝试解决这一问题。区内的用工单位可以在上面发布临时新增用工需求,或因停产减产而富余劳动力的信息。人社部门将匹配双方的需求,并协助企业就具体合作条款达成一致。截至目前,已有超过200名员工通过这一平台获得了临时的工作机会。

双赢的解决方案

这段时间以来,许多消费者尽量减少外出,以尽可能降低感染的风险。毫无疑问,这对餐馆、商场、电影院和酒店等行业带来了重大冲击。然而,在中国的劳动法下,雇主具备的弹性操作很有限——只有在极少数的情况下法律才允许裁员,而且还需对被遣散员工支付经济补偿金;如果留任员工,则意味着即使工作不足也还要继续支付他们的工资、福利和社会保险金。

对众多企业而言,要应对中国目前的经济环境实属不易。另一方面,消费者不想出门也导致对某些行业的需求激增,在线购物和食品/生鲜配送服务的企业严重人手不足,难以满足客户需求。阿里巴巴旗下的生鲜超市盒马于2月初就宣布了与多家餐饮品牌和商场合作的计划。拥有强大的线上购买和配送平台的盒马通过这些合作临时聘用了部分暂时停工的员工,参与到盒马的食品加工、包装和配送环节中,以更好应对不断增长的客户订单。

从各方面来说,这都是一种共赢的解决方案:盒马获得了补充劳动力来帮助其满足客户需求,并且这种合作的成本相较于招聘正式员工而言更低;而餐饮企业和商场可以在保留员工规模的同时减少支出,以应对现阶段需求疲软的情况。同时,员工能够通过为盒马工作弥补或增加一部分收入。闵行区推出员工共享平台的这一创新举措,帮助企业解决冗员和用工短缺的双向问题,显示政府正积极应对当前疫情。这一试点项目如若成功,预计将在更大范围内得到地方政府的推广。

法律挑战

然而,员工共享这种新型方式的运用必然会伴随着一些挑战和难题。

在闵行区人社部门推动的解决方案中,共享的员工将与临时雇主签订短期用工协议,但其劳动关系仍保留在原雇主那里,并且仍由原雇主负责为员工缴纳社会保险金。员工可以直接从临时雇主处取得报酬,也可以通过原雇主向员工代为支付临时工作的工资,再由临时雇主向原雇主作出偿付。

这种用工安排的一个难题在于管理职权和责任的分配。临时雇主负责管控监督共享员工的表现,但如若员工有过错行为,临时雇主并无权进行纪律处分。此外,如果共享员工在为临时雇主工作的过程中发生工伤,相关法律要求由原雇主承担员工工伤的相关责任,尽管工伤事件并非在原雇主的工作场所内或原雇主的监管下发生。为此,临时雇主和原雇主必须在合同中就管理职责和责任的分配达成一致。

不同的工资支付方式也可能对社会保险金以及个人所得税产生影响。如果临时雇主直接向共享员工支付报酬,其就负有为员工预扣个人所得税的责任,这可能会影响到员工的纳税额和社会保险金的计算。另外,如果这部分报酬通过原雇主代发给共享员工,那么原雇主从共享员工的临时雇主处获付补偿时也需注意避免获得额外利润,否则这种安排方式有可能被视为无证经营的劳务派遣,引致行政处罚和罚款。

从员工的角度来说,他们在这样一种用工关系下不受劳动法的保护,所承担的风险会更大。临时雇主要终止聘用是不受劳动法的限制的,既不需要提前通知也不需要支付补偿,因此可能临时雇主一个决定就随时会令共享员工丢掉这份临时工作和收入。另外,劳动法关于工作时间的相关规定也不适用,也就是说共享员工可能被要求超时工作但却没有额外补偿。而且,由于缺乏法律依据,这些员工也很难要求与临时雇主的正式员工获得相同的报酬,即使从事的是同样的工作。

接下来会如何?

毋庸置疑,政府推动的员工共享平台是中国劳动力市场上的一项令人振奋的发展,既有助于人力资源更好地随需求流动,也能够帮助企业在困境中保持生机。这一举措在当前环境下尤为受到欢迎。短期内,预计将会在中国出现更多这类劳动力共享的情况。 但是,在出台更明确的法规或指导方针之前,对这种方式存在的风险和争议仍需保持关注。企业则尤其要通过在合作协议中明确各方责任和违约条款来获得尽可能多的保障。例如,原雇主可设置条款要求临时雇主控制共享员工的工作时间以避免超时劳动,提供必要的劳动工具和保护设施并严防伤害事故的发生;而临时雇主则可以通过协议获得原雇主的部分授权以行使对共享员工的日常必要管理等等。总而言之,秉持和衷共济、共克时坚的理念,对劳动者和合作方善意相待,并且不忘谨守现有的法律规定和政策要求,才能真正实现共赢。

作者为富而德律师事务所劳动人事专家。外国律所目前并未获得开展中国法律业务的执照。因此,本通讯或本通讯任何附件中对中国法律的任何引述或讨论基于我们对可公开查阅的中国法律法规的理解,与中国主管部门的非正式讨论,以及代表外国公司在中国开展业务活动的相关经验。


关于ESG30人

中国ESG30人论坛由财新智库联合合作伙伴共同发起成立,是国内首个ESG专业交流平台,旨在从政策建言、学术研究、行业实践、国际交流四个方面,推动 ESG 在国内资本市场的发展,更好地助力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投稿联系:

杜老师  kedu@caixin.com

商务合作联系:

乔女士  yingqiao@caixin.com

版面编辑:张陆念
财新网主编精选版电邮 样例
财新网新闻版电邮全新升级!财新网主编精心编写,每个工作日定时投递,篇篇重磅,可信可引。
订阅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