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首页
ESG30 > 研究 > 正文

机构投资者如何促进高质量发展——以ESG投资创造可持续“共赢”

 

中国正处于向高质量发展转型的关键期。中共二十大报告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2021年发布的“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亦明确,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把新发展理念完整、准确、全面贯穿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构建新发展格局,切实转变发展方式,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这一涵盖“双碳”、共同富裕等战略目标的新发展要求,正在引领社会经济的全面深度转型。这也要求在资本市场占据重要地位的机构投资者回应这一要求,通过专业、可持续的投资活动,形成高质量资本,助力中国经济转型和高质量发展。

兼顾经济、环境、社会效应的ESG,正是一种高质量资本,与中国的新发展要求内涵一致。ESG是一种将环境(Environmental)、社会(social)、治理(Governance)因素纳入决策考量的投资方式和商业实践模式。ESG理念的出现,本质上是对现实世界变化的回应。面对更复杂、更相连的世界,以及政府、消费者、投资人、公众等对于气候变化、环保、不平等、垄断、信息安全等可持续议题与日俱增的关注,传统的投资和商业模式显然已经无法处理和应对,前瞻性的机构和领导者都在重新审视组织与利益相关者的关系,拟定机构未来发展战略。成为一个负责任的投资者,为股东、客户和其他利益相关者创造长期可持续的最大价值,已经成为利益相关者经济时代领先投资机构的新纲领。

方向已经明确,但道路仍不够清晰。中国可持续投资、责任投资起步较晚,如何通过投资活动助力高质量发展,实现社会、环境利益与投资收益共赢,仍有许多待解之处。从全球来看,虽然已经积累了广泛的可持续投资经验和不断完善的可持续投资政策和监管体系,但如何践行ESG投资、如何回应实践中的多重挑战,仍然需要总结和进一步探索。尤其是今年以来,俄乌冲突引发的传统能源价格上涨、绿色通胀担忧以及“洗绿”、ESG评级争议等问题,对ESG的下一步发展提出了许多挑战。站在ESG投资发展的十字路口,面对支持中国“双碳”目标实现、公正转型和高质量发展的重任,财新智库在南方基金的支持下展开相关研究,形成了《机构投资者如何促进高质量发展——以ESG投资创造可持续“共赢”》报告(下称《报告》)。

《报告》认为,利益相关者经济发展趋势不可阻挡,全球ESG投资发展潮流并未改变。行业的调整和规范有利于ESG投资长期发展,并完成主流化。在中国市场,ESG对于风险控制、价值创造、降低负外部性、促进经济转型和高质量发展的长期价值,得到了有关部门的充分认可。《报告》并瞄准ESG投资的主要策略(ESG整合、主题投资、积极股东、影响力投资等),对富达国际、联博、瑞士百达资产管理、南方基金、绿动资本、加拿大养老基金投资公司、中兴通讯阳光电源等国内外代表性的ESG先行者展开了深度调研,总结其开展ESG投资和实践的经验以及对ESG发展争议问题的回应,为不同类型的机构投资者开展ESG投资提供借鉴,为厘清争议并进一步完善ESG方法论、基础设施提供思考和启发。

全球监管和行业建设呈现三大趋势

《报告》梳理全球ESG发展趋势认为,全球监管和行业建设呈现三大趋势:从自愿逐步走向强制,标准协同以及加大打击“洗绿”“伪ESG“。欧美市场的ESG发展最初主要源于自下而上的驱动,近年来自上而下的推动力大大加强,正在完成主流化的最后步骤。这些加强的监管和规范举动亦是对ESG投资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和争议的回应。

这些监管趋势意味着,ESG对于企业和投资机构而言,愈来愈成为必须要做之事。同时,尽管由于价值观不同、受众对象和需求不同、国情和发展阶段不同,未来或仍难以一套标准一统江湖,但建立全球基线、标准之间相互兼容已是大势所趋。而愈加严格的ESG产品信息披露要求和打击“洗绿”的行动正在洗牌市场,有利于保护终端投资人和帮助更规范的机构投资者脱颖而出。

尽管没有简单、完美的解决方案,加强ESG标准建设和信息披露的努力与打击“洗绿”“伪ESG”的行动相辅相成,这些努力正在为推动ESG下一阶段的良性发展奠定基础。

从理念到路径

《报告》认为,对于当前国际上ESG争议中的许多问题,如“洗绿”、标准、经济社会环境利益平衡、有效性等,不在于ESG投资要不做,而在于ESG怎么做。比如,投资者如何理性应对气候变化和气候转型,如何建立可持续的气候投资策略并促进公正转型;如何有效运用ESG整合、主题投资、影响力投资等不同的ESG投资策略,实现不同的投资目的、满足ESG投资人光谱中不同的诉求等等。中国要实现高质量发展,要完成“双碳”、共同富裕等战略目标,并向第二个百年目标迈进,离不开一个负责任的投资市场。中国的机构投资者应该有效运用多种ESG投资策略,最大化挖掘可持续投资潜能。

结合中国发展阶段和战略目标,《报告》针对性地介绍了国际先行机构投资者的实践经验和思考,以供借鉴,包括:富达国际如何在主动投资中开展ESG投资、联博如何开展可持续主题投资、瑞士百达资产管理如何开展环保主题投资,以及资产所有者代表加拿大养老基金投资公司的责任投资实践等。《报告》并调研了公募基金南方基金如何开展ESG投资,以及绿动资本如何在一级市场开展影响力投资,以期对ESG投资在中国语境下的应用有更多启迪。

总体而言,从董事会层面推动、建立ESG投资的充分内部共识和有效架构、投资流程,不断加强投研能力,才能将ESG投资落至实处,创造真正的价值。同时,对于中国等新兴市场而言,机构投资者行使积极所有权,通过与投资对象开展参与(engagement)和投票 (proxy voting),推动被投公司改进ESG表现,对于实现气候目标、公正转型、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有格外重要的意义。

在上市公司层面,2021年,A股ESG/CSR报告披露率首次达到30%。在调研中兴通讯、阳光电源等公司对ESG看法和实践的基础上,《报告》认为,ESG正在受到越来越多公司的认可和拥抱。负责任的投资者和被投公司,可以相互成就,实现良性循环。

捕获ESG价值 实现共赢

《报告》结合ESG实践者、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所副所长陈道富等专家学者的意见,对如何更好地挖掘和捕获ESG价值、实现共赢,促进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全球可持续目标实现提出建议。

《报告》认为,在中国金融进一步开放以及需要撬动包括国际资本在内的社会资本支持中国双碳等目标实现的背景下,中国应继续积极参与国际可持续标准制定,并推动这一标准更具适应性;同时结合中国特色,出台与全球标准兼容的本土指引。中国目前的ESG基础设施建设仍十分欠缺,可从提供ESG披露指引起步,在不断完善指引、增强指引可用性和适应性的过程中逐步分批推动企业ESG信息的强制披露。

《报告》并认为,中国可以借鉴国际市场做法,逐步增强ESG金融投资产品的信息披露,打击“洗绿”“伪ESG”的同时,有利于不同诉求的ESG投资终端投资人可以根据不同的投资目的,作出相应的选择,增加透明性有利于中国ESG投资市场的进一步壮大。

挖掘尽责管理潜力,制定尽责管理守则;积极发挥养老金、主权财富基金、政府投资和政府背景的产业基金功能,引导资本配置;进一步完善碳市场、碳定价,为ESG投资创造有利条件等,都是可以着手的方向。同时,ESG投资、可持续投资根植于长期主义,不应简单以短期市场波动来衡量其有效性和价值。中国应进一步落实公募基金行业高质量发展等意见,通过建立科学的考评周期、考评标准等方式,继续引导资本市场开展长期投资。

我们相信,一个高质量、负责任的投资市场,将是推动中国高质量发展、战略目标实现的关键力量,亦将有力推动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的进程。

财新智库编写的这份报告,全面梳理总结了ESG投资发展过程和境内外主要资产管理机构的领先实践,所呈现的观点和建议颇具启发和思考价值。从报告中既可以看到ESG投资理念下各具特色的机构管理模式和产品构建方法,更能看到我国资产管理机构的进步与成效,让我们对ESG投资助力我国经济金融高质量发展抱以更大的期待。相信本报告能够为资产管理行业同仁乃至企业界朋友提供有益参考和借鉴。——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党委委员、副秘书长黄丽萍

完整报告详见:机构投资者如何促进高质量发展——以ESG投资创造可持续“共赢”

关于ESG30人

中国ESG30人论坛(简称ESG30)由财新智库发起,是国内首家成立并深具影响力的ESG专业交流平台和智库网络,旨在从政策建言、学术研究、行业实践和国际交流四个方面,推动中国ESG发展,助力中国经济高质量增长。

合作联系

esg30@caixi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