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网】5月10日,中国城市新能源汽车经济指数试行版(以下简称NEVEI)最新数据显示,2017年4月NEVEI综合指数为28.16,较上月上升0.72(如图表-1所示)。其中,排名前五的城市依次为上海、北京、广州、深圳和重庆,广州首次进入前三甲之列。本文将通过8个图表,带你速度4月NEVEI报告。
图表1:中国新能源乘用车产销温和复苏
![]() |
NEVEI综合指数代表新能源汽车生产和消费潜力在各个城市的加权平均值。初期指数产生于2016年7月,为32.53,该指数在随后半年缓慢上升至2016年12月的34.25,随后开始下降,本月较上月上升0.72至28.16,从上月的新能源汽车指数最低值有所反弹。
NEVEI综合指数小幅上升的背后是中国新能源乘用车在供给和消费层面所呈现的温和复苏状态。
图表2+图表3:上海总指数排名第一
![]() |
2017年4月的NEVEI城市总指数排名前五的城市为上海(50.81)、北京(46.95)、广州(46.53)、深圳(36.79)与重庆(33.46)。广州本月超过深圳成为第三名,重庆本月超过成都成为第五名。
图表4:深圳总指数快速下降
4月NEVEI前五名的指数值在过去7个月内变化相对十分稳定,上海和深圳轮流成为第一名;从2016年10月起,深圳开始超过上海,成为城市排名第一。在2017年3月,深圳市的新能源汽车指数快速下降,变为第三名,北京升至第二名。本月深圳再次下降一名,被广州超过,成为第四名。重庆与成都紧随其后,为各月的5、6名,本月重庆半年以来首次超过成都,成为第五名。本月的新能源汽车城市分数出现了一定反弹,主要以北京、广州和重庆为主。
图表5:无锡专利指数保持第一
根据本次报告对新能源汽车相关的专利行为进行的分析,从2016年8月到2017年4月,深圳市、北京市、上海市稳居新能源汽车相关专利数量前五名。在2017年4月,各大城市的新能源汽车专利指数有所提高,无锡市与上月相同,保持第一名,合肥市超过重庆,成为第五名。
图表6:上海消费指数连续五个月遥遥领先
为了将新能源汽车的生产和消费区分开来,NEVEI使用不同的指标组合,计算NEVEI的城市供给指数和城市消费指数。供给指数度量了一个城市的新能源汽车生产能力的以及生产力的潜在增长水平,而消费指数则度量了一个城市对新能源汽车的消费能力和消费能力的潜在增长水平,具体如图表-6所示。
从图表6左栏可以看到,深圳在新能源汽车供给指数中继续排名跌至第五,广州本月超过上海,成为第一名。绍兴和西宁进入供给指数前十名行列中,分别位于第7与第10名。
在图表6的右栏可以看到,上海在新能源汽车消费指数上连续五个月遥遥领先其他城市,这得益于上海的配套政策,包括新能源汽车购车优惠政策以及充电设备的配套。同时,上海较早就形成了新能源汽车的购买群体,新能源汽车占乘用车比例快速上升,这也使得新能源汽车的品牌认知在上海更容易铺开。值得注意的是,新能源汽车消费指数的排序变化远比供给指数要小得多,这也从侧面说明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变化需要一个较长的周期。
图表7:广州供给指数跃居第一
本月广州市新能源汽车供给指数跃居第一名,达到47.2,比起三月的29.3有了非常大的改进。本月广州市新能源汽车供给指数的上升主要来自三个方面:
1) 新增新能源汽车数量与注册资本企业达到全国之冠,其中又以新能源汽车电池生产厂商为主;
2) 新能源汽车行业的招聘本月大幅度增加,工资也出现了上升;
3) 新能源汽车方面的政府招标项目也出现了上升。
这三项指标的同时上升,与广汽智联新能源汽车产业园的成立是分不开的。4月27日,位于广州广汽番禺汽车城西南部、总体规划面积约7,500亩的广汽智联新能源汽车产业园(下称“园区”)正式开工建设。未来园区预计总产值超1,700亿元,利税超420亿元,带动就业人口超2万人,将与广汽番禺化龙基地形成国内超大型综合汽车生产基地。而在政府文件方面,我们也能看到广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委关于公开征求《进一步加强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运营管理的通知(征求意见稿)》等一系列举措,增加了城市对于新能源汽车的需求。
图表8:比亚迪秦唐宋三朝神车南北消费者通吃
NEVEI同时会计算各个品牌新能源汽车在各个城市的消费需求指数,这项指数的计算来自多个搜索引擎以及专业网站的数据总和。2017年4月,在上海、北京和深圳,排名靠前的新能源汽车品牌如图表8所示。
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