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网】(特约作者 孙木子)6月10日,中国城市新能源汽车经济指数试行版(以下简称NEVEI)最新数据显示,2017年5月NEVEI综合指数为27.26,较上月下降2.61。其中,排名前五的城市依次为上海、深圳、北京、广州和成都,深圳重新回到前三甲之列。
作为一个以单一数值概括中国城市新能源汽车运行状况的综合指标,财新传媒推出的NEVEI,旨在用大数据解读新能源汽车在中国城市的前进步伐,能够客观、科学、前瞻地反映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进程,呈现新能源汽车在中国市场鲜明的城市特色。
和上月相比,本月NEVEI综合指数是4月份小幅反弹之后的再次下跌,并再次创下指数发布以来的最低数值。从数据层面解读本月NEVEI的意外下降,NEVEI向上的总体趋势虽然比较明确,但供给端和消费端的基础依然不够稳固。分析NEVEI本月下降的主要动因,我们可以明显发现现阶段新能源汽车销售推广依然踯躅在政策保护的“舒适区”。
体现在城市层面,现阶段新能源汽车销售推广主要集中在以京沪为代表的一线城市。分析2017年前四个月新能源汽车交强险数据的区域分布,京沪两地新能源汽车累计销量占前十个省份全部销量的一半以上,与之相反的是,以湖南和江西为代表的中部省份前四个月新能源乘用车累计推广量却不足一千辆规模。
站在新能源汽车整车企业角度分析,选择京沪等一线城市销售推广新能源汽车有其天然的合理性。相对于二三线城市而言,京沪等一线城市对于新能源汽车销售推广不仅给予充分的财政补贴支持;而且一线城市相对完善的基础设施水平和相对领先的新能源汽车产品认知为新能源汽车销售推广带来诸多便利。
事物总是存在其正反面。虽然京沪两地在新能源汽车销售推广上存在诸多有利条件,但京沪两地均出台了独具地方特色的新能源汽车备案制,以限制新能源汽车企业的产品准入。我们姑且不去评价新能源汽车备案制本身,从准入结果上看,截至2017年5月底,京沪两地已公布符合条件的新能源汽车备案车型数量分别为41款和38款。
更重要的是,以京沪为代表的一线城市在汽车保有量上已经趋近于其能够承受的极限。以上海市为例,2020年上海市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目标为26万辆,扣除2017年之前的10万辆新能源汽车保有存量,上海市未来每年新能源汽车净增量仅4万辆;同样,北京市针对新能源汽车实施总量控制,2017年示范应用新能源小客车指标6万辆。总结来说,京沪两地每年可供全国新能源乘用车厂商争夺的蛋糕规模仅10万辆。
这是诸多国内新能源汽车厂商踯躅在政策保护“舒适区”所要付出的代价,也是现阶段新能源汽车推广现状的真实写照。着眼于新能源汽车更长远的发展,市场先行者需要敢于走出新能源汽车政策保护的“舒适区”,提前布局市场前景更加广阔二三线城市。这不仅需要在新能源汽车产品竞争力上不断提升,更需要在新能源汽车销售推广的商业模式上创有所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