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首页
ESG30 > 研究 > 正文

直击中国绿证交易痛点 探索碳交易对接国际市场

文 | 黄杰夫,EATNS碳管理体系专家委员会委员

中国绿证交易领域迎来新政。8月3日,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国家能源局联合发布《关于做好可再生能源绿色电力证书全覆盖工作促进可再生能源电力消费的通知》,明确绿证核发范围由陆上风电、集中式光伏项目拓展至分散式风电、海上风电、分布式光伏、光热发电、水电、生物质发电等可再生能源发电的各个领域。

2017年开始,中国试行绿证核发和自愿认购制度。但运行至今绿证交易仍存在较多痛点。当下亟需从这些痛点入手,从交易、定价标准,以及国际化等方面积极推进中国绿证交易的完善。

2023年7月24日,由长三角碳管理体系研究院主办的碳交易与碳管理交流研讨会在上海召开。笔者在该研讨会上从绿证交易痛点、实践案例和未来展望等方面进行了详细阐述,旨在解决当前碳市场中的一些痛点,助力双碳目标,探索碳交易对接国际市场,为全球碳中和愿景贡献中国力量。

一、绿证交易当下的痛点,主要涉及七个方面:

第一, 亚洲在国际碳抵消市场影响力较弱。在亚洲,目前还没有一个真正中立的、市场自发形成的非营利机构,基于公民社会(如NGO)运作碳登记簿,缺乏在国际上上具备一定的碳标准话语权的机构。因此,亚洲在国际碳抵销市场上的影响力相对较弱。尽管国际上已经存在一些碳登记簿,例如VCS和Gold Standard等,其中许多项目来自亚洲国家,比如中国和印度,但这些登记簿可能并不完全了解亚洲市场的需求。

为了加强亚洲和中国在国际碳交易领域的影响力,中国需要建立一个符合国际标准、具有周密性、市场透明度和良好机构治理结构的碳登记簿。在这方面,我国可以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同时吸纳像Dr.Sandor(桑德尔博士)这样碳市场的先行者,合作推动亚洲碳市场的发展。通过这些努力,在国际舞台上更多地发出亚洲和中国的声音,为碳抵销市场作出更积极的贡献。

第二,国内、国际登记簿签发绿证的标准不统一。目前,国内和国际的绿色证书(绿证)签发标准存在较大的异质性,其成因复杂且历史悠久。尽管绿证概念为众所周知,甚至被认知为可为某些主体带来盈利契机,然而调查发现一些跨国公司曾一度购买中国绿证,但后续却停止了这一行为。市场需要深入研究导致国际供应链上的企业行为背后的原因。

为实现国内和国际绿证标准的一致性,特别是在香港这一特殊地区作为连接大陆和国际的受监管市场时,需要协调两套标准,以实现标准的共同提升。这样的努力将有助于增强市场的透明度和可预测性,吸引更多参与者加入绿证交易,推动碳市场的健康发展。

第三,数据透明度和颗粒度尚待提高。在碳抵销市场中,需要提高数据的颗粒度和透明度。在签发绿证时,风电和光伏机组背后并网的电量数据应该更加透明,数据颗粒度可以更细化,例如考虑采用小时级别的绿证。在这方面,可以尝试采用区块链技术来实现数据的溯源和追踪。未来的发展趋势可能是将登记簿转移到区块链上,从传统的区块链下操作变为区块链原生的登记簿。

通过应用区块链技术,可以提高数据的可见度。作为绿证的买家,不仅可以查看整体的历史数据,还可以通过跟踪和溯源功能来保证数据的真实性。这样的做法也可以避免重复计算,确保绿色能源属性的准确性和可信度。

此外,签发、确立绿色能源属性,其背后的数据仅有权威性是不够的,还应该有第三方的核证机制。否则,中外标准不容易对接。

第四,绿证被重复计算问题亟待避免。在碳抵销市场中,确保每一笔交易中绿色属性的唯一性对于市场的发展至关重要。通过调查显示,国际买家在购买中国的绿证或其他任何绿证时,最关注的问题是重复计算,这成为国际买家的首要优先事项。如果能够成功解决这些重复计算问题,将有可能吸引像Google、IBM、Intel、富士康等一流企业购买中国高标准的可再生能源证书(REC)。

通过采用技术手段来解决重复计算问题,保证绿证的准确性和不可篡改性。这样的努力将吸引到更多国际知名企业参与绿证市场。因为对于这些企业来说,购买高标准的绿证是确保履行可持续发展承诺的关键。因此,成功应对重复计算问题将为中国带来吸引世界领先企业的潜在机会。

第五,需要探索未来能否对接欧盟边境碳关税。在未来两个多月内,中国的出口企业、东盟的出口企业以及韩国的企业面临着应对欧盟边境碳关税(CBAM)的数据申报要求。在这种情况下,这些企业是否能够通过范围二(scope 2)排放的抵销来满足CBAM的要求,使用一些符合国际标准且高完整性的工具进行抵销。笔者相信未来,像香港AsiaREC碳登记薄签发的绿证这样的工具可以与CBAM实现对接。

AsiaREC碳登记簿在香港可以为出口企业贡献绵薄之力。假设出口企业,无论是跨国公司还是国内制造商,采用了香港登记簿签发的绿证,并与CBAM实现有效对接;这意味着AsiaREC碳登记簿在提供高标准、符合国际要求的绿证工具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帮助出口企业应对欧盟的碳关税政策。

第六,价格不透明,有效定价机制缺位。在碳交易领域,特别是亚洲的绿证交易,目前缺乏对价格的透明度。市场很难获取具体的成交价格,桑德尔博士也谈到价格可见度的问题,强调了排放总量控制政策的确定性对于长期价格发现的重要性。此外,形成碳价格信号需要一个高效的定价机制。桑德尔博士提到,国外一些受监管的交易所,年碳配额交易量可以达到一万亿美元。有效的碳定价意味着中国未来绿证市场,以及碳配额市场和CCER市场,都能拥有透明的价格。这不仅涵盖了今年的价格,更重要的是能够提供未来3到5年的远期价格曲线。

就绿证市场而言,企业用国际标准的绿证做碳中和,对绿证的“年份”,也就是“vintage”, 有严格的时间限制。定价机制专业和透明、变现及时,这是风电、光伏企业的强烈要求。

为了建立透明的碳市场,需要更好地披露成交价格,让市场参与者能够获得更全面的信息。长期价格的可见性对于市场的稳健运作至关重要,这也会吸引更多的投资者和参与者。未来,中国可以借鉴国外交易所的经验,建立高效的定价机制,确保碳交易的公平公正,同时提供准确的远期价格信息,帮助企业做出更长期的决策和规划,对冲碳价波动的风险。

第七,分布式光伏绿证成本仍较高。签发绿证对分布式光伏的业主有一定的成本压力。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通常以较小规模的光伏发电机组为主,其容量最小,一般在一点几兆瓦至两点几兆瓦之间。然而,在进行光伏绿证认证时,传统的集中式光伏发电认证收费通常至少数万元,这对于分布式光伏的业主而言,往往难以负担。由此可见,签发绿证在经济上存在不划算的问题。为了在保持认证质量的可信情况下,降低第三方核证成本,需要借助物联网技术(IoT)、微电网等技术平台来补充传统的核查方式,从而实现降低成本的目标。

分布式光伏作为可再生能源证书(REC)的重要来源,拥有巨大的市场潜力。目前,在山东地区,分布式光伏发电已经达到3300万千瓦,超过欧洲某些国家的分布式光伏总装机容量。市场需要提供解决方案,促进分布式光伏绿证的签发,并为其发展提供助力。通过采用更智能化的核证手段,确保认证的可信度和质量,有助于推动分布式光伏市场的发展,并为企业和业主提供更具吸引力的REC认证服务。

二、案例探索

为了探索解决上述痛点,AsiaREC香港碳登记簿座位案例尝试解决当前碳市场中的一些痛点,助力双碳目标,探索碳交易对接国际市场。

AsiaREC香港碳登记簿网址是www.asiarec.org。AsiaREC香港碳登记簿的运作流程与国际传统碳登记簿流程保持一致,包括注册、第三方验证、签发、交易过户、消纳和公示等环节。

为了提高相关环境、社会、治理(ESG)信息的透明度,AsiaREC碳登记簿筹划建立了基于区块链技术的Claim(公示)平台。在股票市场上,机构投资者不仅要求上市公司披露碳排放数据,未来还会要求它们逐步实现碳中和目标。在公示平台上,AsiaREC碳登记簿将展示上市公司购买了哪些核证减排量或绿证来实现碳中和,并揭示这些工具背后可追溯的具体数据,以证明公司实现碳中和过程中没有“洗绿”等不透明行为。区块链平台提供了高性价比的解决方案,以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可信度和透明性。

2022年年底,AsiaREC进行了一次测试交易。这次交易中,将卖方京能集团位于浙江的分布式光伏项目在AsiaREC碳登记簿测试平台上进行了注册和签发,并将其绿证出售给国际四大会计师事务所之一,用于在香港进行碳中和。

2023年,河北省的分布式光伏项目成功签发AsiaREC。某国内大型能源企业计划购买这批绿证,以用于企业范围2(间接排放)的碳中和。这是AsiaREC首次使用物联网技术(IoT)第三方核证平台进行绿证签发。该新技术平台的运用为绿证签发过程带来了新的进展和效率提升。

通过以上测试交易和新技术平台的应用,AsiaREC不断探索和引入创新手段,以提高碳市场的效率和透明度。这些成功的实践案例为未来更多绿证签发和碳中和交易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借鉴。香港非盈利性质的AsiaREC碳登记簿将继续致力于推动碳市场的健康发展,为推动全球碳减排目标作出积极贡献。

三、未来展望

1993年3月底,桑德尔博士与芝加哥大学的科斯教授共同参与了美国首次二氧化硫配额的拍卖。随后,桑德尔博士创办了芝加哥气候交易所(CCX),并设立芝加哥气候期货交易所。桑德尔博士团队以创业公司的身份,在美国联邦商品期货交易监管委员会(CFTC)的监管下,仅用6个月便获得了期货交易所的牌照,推出了二氧化硫期货合约。第一个履约周期是1995年,第二个是2000年;交易所挂牌上市的期货合约拥有未来5年的远期价格曲线,实现了金融市场精准服务二氧化硫控排企业对冲未来价格风险的需求。

通过二氧化硫排放权交易的成功案例发现,一旦联邦政府公示了未来减排绝对下降轨迹的政策,受CFTC监管的金融市场便推出了5年期的期货合约。在控排企业和金融机构的共同参与下,成功实现了有效的配额价格发现。控排企业可以有效对冲未来5年的价格风险,实现了低成本减排。这种成功得益于交易市场接受金融监管、由机构主导,提前推出3-5年的远期合约和价格曲线,以及合理的期货交易持仓比(churn rate)。

当前中国已建立了碳市场和碳配额现货市场两年有余,逐渐趋于成熟。在这基础上,合规期货的推出势在必行。然而,值得注意的是,有些人提到的“碳期货”可能与笔者所指的“碳期货(Futures Trading V2.0,即期货交易2.0版)”不同。笔者认为,要实现有效碳定价,碳期货交易需满足四个条件:

第一,交易市场必须接受金融监管。以美国为例,由在CFTC监管。

第二,市场应由机构主导。主要由控排企业和为其提供风险转移服务的金融机构参与,而散户参与较少。

第三,至少3年至5年的远期碳价格曲线。像桑德尔博士等在做二氧化硫期货交易时那样,提前获得期货交易所牌照,推出3-5年的远期合约和价格曲线。这适用于绿证、碳证和碳交易,只有拥有3-5年的远期价格曲线,才能真正成为期货交易、碳交易的定价机制。

第四,关注合理的交易/持仓比。对标欧盟碳配额,欧盟每年发放15亿吨碳配额,日交易量约为2000万吨。如果中国启动碳期货交易,每日交易量应达到6000万吨,即欧盟交易量的3倍。此时,持仓量必须达到30亿吨,相当于300万手合约,而且应由机构持有。按这样的持仓比(6000万吨日交易量/30亿吨持仓),碳期货才能实现有效定价。国内有些学者争论中国碳配额交易的所谓“换手率”,似乎张冠李戴。能源大宗商品定价机制,核心参数之一,是持仓比。


关于ESG30人

中国ESG30人论坛(简称ESG30)由财新智库发起,是国内首家成立并深具影响力的ESG专业交流平台和智库网络,旨在从政策建言、学术研究、行业实践和国际交流四个方面,推动中国ESG发展,助力中国经济高质量增长。

合作联系

esg30@caixi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