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首页
ESG30 > 研究 > 正文

为什么绿色投资者开始热衷核能机遇

文| 戴维,巴克莱亚太区ESG研究主管

在可持续投资者群体中,核能一直以来都是一个充满争议的话题。尽管核能技术不需要燃烧化石能源,不释放二氧化碳,核电站仍然在安全性和放射性废物的处置方面引发了其他的社会顾虑。

因此,许多重视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ESG)因素的投资者选择将核能排除在其投资组合之外。

然而,对核能的态度在全世界众多国家正在发生变化。变化最为显著的国家,非日本——全球最近一次严重核事故发生地——莫属。日本政府已推出了重大核举措,重启闲置的反应堆,并延长其他反应堆的使用寿命。

不仅仅是日本。俄乌局势让能源安全成了各国政府的头等大事,并且日益认同“缺少核能就赢不了气候变化之战”的观点。根据国际能源署的数据,为了让全世界按计划实现净零目标,全球核能产能需要在2022年到2050年期间实现翻番。

“大爆炸”时刻正在逼近。在于迪拜举行的第28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COP28)上,全球领导人正式认可核能为气候变化的解决方案,包括日本和韩国在内的22个国家同意到2050年将其核能装机容量提升到目前的三倍。当前,全球各地正在建设约60个核反应堆。

投资增长

全球政策的转变,以及不断演化的可持续发展融资方法的助推,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投资流向核能领域。

2022年,欧洲重申了核能在其可持续发展活动分类中的地位。同年,韩国将核能包含在了自身的绿色分类(K-Taxonomy)之中。以核能为其净零战略重要支柱的英国于2023年亦仿效此举,将核技术分类为“环境可持续”技术。而核能发电在中国仍符合绿色融资条件。

主要经济体还为加快部署推行了补贴。美国的《通胀削减法案》包含了对发展核能的资助,加拿大的《加拿大制造计划》亦是如此。英国和法国政府同样为核能提供经济支持。

资本市场也开始青睐核能产业。根据巴克莱研究部的分析,不足20%的可持续发展投资基金当前将核能产业拒之门外。一项2022年的巴克莱研究发现,面对俄乌局势所引发的化石能源价格的上涨,40%的受访者对核能抱持的态度变得更为积极。2023年年末,法国电力集团(EDF)定价了欧洲首支核能绿色债券,突显了核能对可持续发展投资者的吸引力。

这充分预示着核能领域的持续增长。事实上,核能领域正成为全球股权投资者的热门主题。

然而,亚洲——强劲的经济发展势头和人口增长推动这里的电力需求水涨船高——是增长的核心所在,进而为当地投资者提供了与该地区推动核能发展相关的诱人机遇。中国、印度、韩国和日本正在建设全球60%的新反应堆,2022年到2023年运行装机容量预计将增长84%。

亚洲引领风潮

中国一马当先,核能已然成为政府经济和能源战略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2022年,中国已跻身世界第三大核能经济体。中国政府批准核能项目的速度在过去两年明显加快。我们预计,到2030年,中国将超越美国和法国,拥有全球最庞大的核能舰队;到2035年,核能将满足中国电力需求的10%。

核能在亚洲其他地区同样前景光明。印度的审批也在加速。东南亚2023年的煤炭消耗量超过了美国和欧洲,因而对如何部署小型模块化反应堆(SMR)摩拳擦掌跃跃欲试。根据国际原子能总署对小型模块化反应堆的解释说明,小型模块化反应堆不仅成本更低且能用于为较小规模的电网发电,更重要的是比现行的反应堆更为安全。小型模块化反应堆市场预计到2050年将达到1万亿美元,而亚洲是其中的重要部分。

发展进程如雨后春笋,尤其是在一些岛屿国家。印度尼西亚同美国在2023年宣布达成技术合作。年末,菲律宾与美国达成协定,为美国出口小型模块化反应堆技术敞开国门。这些国家对核能技术的公共支持尤为高涨。

增长机遇

发展壮大中的亚洲核能领域为整个生态系统中的公司提供了投资机会,这些公司涉及核能设施的部署、运行及关停,包括采矿公司、公用事业公司、设备制造商、建筑公司以及核电厂运营方。在中国,由于外资参与的机会有限,本土公司更有可能获利。而在其他市场,由于成熟公司乐于在新市场分享技术和经验,出口增长存在潜力。

投资机会遍及多个资产类别。对于股票投资者,核能供应链已经包括了多家上市公司,这些公司可以从收入增长中获益。从中长期来看,小型模块化反应堆技术可能是一个有意思的增长来源。而信用投资者效仿法国电力公司近期在欧洲的绿色债券,通过债券发行有望获得对亚洲核电领域的风险敞口。

亚洲核能投资发展的兴起将为投资者考虑将其纳入投资组合带来充裕机会。伴随核能技术将持续改善的认识,在亚洲地区向净零未来转型的过程中,投资者也将助力相关技术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


关于ESG30人

中国ESG30人论坛(简称ESG30)由财新智库发起,是国内首家成立并深具影响力的ESG专业交流平台和智库网络,旨在从政策建言、学术研究、行业实践和国际交流四个方面,推动中国ESG发展,助力中国经济高质量增长。

合作联系

esg30@caixi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