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首页
ESG30 > 研究 > 正文

亚洲国家各具特色,东盟巧设绿色分类标准

文 | Katy Lee,《绿色央行》撰稿人

东盟国家中既有科技发达的新加坡,也有缅甸等发展中国家,因此在这个多元化地区推动实施同一套绿色投资分类标准并非易事。过去几年间,各种分类标准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人们希望利用这种对绿色/非绿色商业活动进行分类的系统,来推动全球迈入可持续投资新时代。

在这方面,东盟为世界其他地区建立绿色投资分类标准提供了模板。东盟共包含十个成员国,预计将在2030年成为世界第四大经济体。东盟分类委员会(ASEAN Taxonomy Board)于今年3月27日发布了《东盟可持续金融分类目录》的第三版。东盟分类委员会的主办方亚洲可持续金融研究所(SFIA)的首席执行官Eugene Wong分享道,三年前该项目启动时很多人持反对意见,很多其他地区的利益相关方都说,你们绝对无法达成一致意见的,不要浪费时间了。

东盟成员国中既有世界最大煤炭出口国印度尼西亚,也有依赖石油和天然气的文莱,要为整个地区制定统一的“可持续”投资分类标准肯定不容易。更重要的是,“每个国家都设有中央银行、资本市场监管机构、保险监管机构和财政部,显然,各机构的要求都存在一定差异。”Eugene Wong说道。

那么,东盟是如何将分类标准变成现实的呢?亚洲可持续金融研究所分类工作负责人Najwa Abu Bakar指出,部分原因是各国政府都意识到他们可以从绿色金融合作中受益。她说,从投资角度来看,把“一致性和可信度”嵌入绿色概念的定义对各方都有好处。

“二层级”分类标准

东南亚快速的工业化进程使该地区对全球碳排放的贡献不断增大,因此加快低碳转型的举措显得愈发重要。但是,由于各成员国处在不同发展阶段,因此实现公正转型、确保最贫困的国家不掉队对东盟来说至关重要。

这也是其分类标准设计出色的原因之一。东盟的分类标准包括两个层级:一是“基础框架”,供迈入可持续发展道路的企业或政府使用;二是更严格的“附加标准”,供有能力达到更严格环境要求的行为者使用。这两个层级都引入了交通灯系统,根据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分为绿色、黄色和红色。

“你会发现这种层级分类标准非常不寻常。”Eugene Wong说。有了这种结构,“每个成员国都可以根据现状采用适当层级,并尽快推动本国迈入下一层级”。

经济活动要符合要求,就必须至少能推动实现这四个目标之一:气候缓解、气候适应、保护生物多样性和向循环经济转型。更重要的是,经济活动不得对其他任何目标或整个社会造成重大损害,企业必须详细说明为消除有害影响而采取的措施。

“基础框架”使用问题和流程图来帮助用户对经济活动进行分类,而“附加标准”则为每个等级制定了技术标准,要求企业提供证据证明其活动符合各种基准。

至关重要的是,“附加标准”中的“绿色”等级与欧盟分类标准存在很大重叠,这旨在让业务涵盖欧洲和亚洲的投资者更容易进行比较。

“由于中国和东盟将继续进行大量贸易和交叉投资,因此我们必须弄清不同分类标准之前的等效性。这将是中国和东南亚之间持续推进经济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东南亚分类标准层出不穷

世界各地的分类标准正在激增,国际投资者在比较不同标准时非常复杂。

东南亚各国政府在这方面尤其忙碌。仅马来西亚就有两种分类标准,一种是由中央银行发布,另一种是由证券委员会发布。今年2月,印度尼西亚公布了新版国家分类标准;去年12月,新加坡也发布过自己的标准;而泰国和越南目前正在制定中。

那么制定一个包罗万象的地区分类标准是否只会使事情变得更复杂?Eugene Wong否定了这个看法。他解释说,东盟分类标准的“二层级”结构设计使各国分类标准更容易找到与之的兼容性。

“我认为这(东盟分类标准与各国标准)并不矛盾,它实际上是一种设计元素。”他说。“如果没有东盟分类标准,各国就会因没有基线可依而变得混乱。”在东盟地区,各个国家今后的分类标准都会参考东盟的进行设计。“实际上,各国的分类标准制定者和东盟分类委员会之间有很多合作。”Abu Bakar说道。

工作不断推进

东盟分类委员会由文莱央行担任主席、新加坡金融管理局担任副主席,正在认真吸纳成员国和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反馈意见,抓紧时间对标准进行调整和完善。

第三版《东盟可持续金融分类标准》于3月27日发布征求意见稿,距第二版生效仅过去了五周时间。第二版增加了能源行业的技术筛选标准;而最新的第三版还覆盖了交通、建筑和房地产行业。

Abu Bakar表示,下一阶段将考虑林业、渔业和农业、以及废物管理和制造业。

世界自然基金会(WWF)亚洲绿色金融监管专家Adam Ng认为,这项工作还有改进的空间——尤其是分类标准仍然“局限于少数几个部门”。

他表示,将农业涵盖在内至关重要。农业碳排放量约占全球排放量的四分之一,因此是一个关键部门。东盟中的印度尼西亚、越南和泰国都是主要农业生产国。不过,现有的技术标准似乎“比较健全”——一个最终能覆盖东南亚的分类标准定能发挥积极作用。这种分类标准既能在地区层面为政策制定者和监管机构设计激励措施提供指引,也能在国家层面通过监管推动绿色实践。

关于ESG30人

中国ESG30人论坛(简称ESG30)由财新智库发起,是国内首家成立并深具影响力的ESG专业交流平台和智库网络,旨在从政策建言、学术研究、行业实践和国际交流四个方面,推动中国ESG发展,助力中国经济高质量增长。

联系方式

esg30@caixi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