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首页
ESG30 > 研究 > 正文

可持续发展信息披露,中国企业准备好了吗

文 | 苏筱琳,标普全球Sustainable1可持续发展分析服务东亚区经理;葛元苏,标普全球市场财智资深可持续解决方案专家

今年,中国在可持续发展信披方面有了里程碑式的发展。5月1日起,沪深北交易所正式实施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报告指引(简称“指引”)。这是中国第一套统一的引导和规范上市公司披露重大环境、社会和治理(ESG)问题的指引。指引要求上证180指数、科创50指数样本公司以及境内外同时上市的公司最晚在2026年首次披露2025年度《可持续发展报告》。该披露准则在借鉴国际披露标准和最佳实践的基础上,关注中国市场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相关议题。

多年来,世界各地的投资者和利益相关方一直在呼吁制定更加一致、更具可比性的可持续发展和气候相关信息披露标准。2023年6月,国际可持续发展标准委员会(ISSB)响应这一呼吁,首次发布了两项可持续发展信息披露标准。第一是一般要求标准,即《国际财务报告可持续披露准则第1号一可持续相关财务信息披露一般要求》,要求企业披露与可持续发展相关的风险和机遇。第二是与气候相关的披露标准,即《国际财务报告可持续披露准则第2号一气候相关披露》,要求企业披露温室气体排放等气候指标,以及与气候相关的物理风险和转型风险,并披露企业是否利用情景分析来衡量气候转型对公司业务和财务的影响。

中国三地交易所指引遵循ISSB报告框架,要求公司根据ISSB提出的四大核心支柱(治理、战略、风险管理、指标和目标)披露与可持续发展相关的信息。其中在重要性议题考量中,具有财务影响的议题,以及与气候相关的信息披露应遵循这一框架,与ISSB的S2结构保持一致。此外,指引还在气候部分要求公司披露其气候适应战略和转型计划,以及温室气体排放量和减排行动等。

除了与气候相关的风险和机遇外,该指引在“环境”维度下还关注了资源利用和循环经济等关键议题,包括能源消耗和用水,以及污染防治和生物多样性。在“社会”维度下,除了常见的议题,包括员工健康与安全、供应商与客户隐私,数据安全等还包括中国特有的议题,如乡村振兴,创新驱动与科技伦理。在“治理”维度下,企业需要披露相关可持续发展治理机制,以及在防止贿赂和反不正当竞争方面的进展。

标普全球的企业可持续发展评估(Corporate Sustainability Assessment,简称CSA)涵盖了中国可持续发展指引中的许多重要ESG议题。我们分析和研究了CSA数据库中中国企业2023年的披露数据,希望了解中国企业目前在主要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方面议题的披露和表现。这些议题既符合中国监管机构的要求,也与全球标准和全球市场相关。

环境

在CSA的“环境”维度下,我们研究了中国可持续发展信息披露指引中要求披露的四个关键议题,这些议题在全球可持续信息披露中也很重要:

·气候相关情景分析

·减排目标

·温室气体排放量

·能源消耗

虽然气候情景分析目前在指引中不做强制披露要求,但监管鼓励有能力的企业开始评估气候变化对业务、战略和财务的影响。气候情景本身也是一种有用的分析工具,可以帮助企业分析其业务对气候变化不确定性的适应能力,并制定应对和转型战略。

根据对2023年CSA数据库中1,425家中国企业的分析,我们发现与全球很多企业一样,气候情景分析对中国企业是一个难点。在接受评估的中国企业中,约95%的企业尚未开展气候相关情景分析。与之相比,已经开展情景分析的中国香港企业有30%,日本有52%,欧洲46%。

情景分析:在不确定条件下识别和评估未来事件可能产生的结果范围的过程。例如,在气候变化的情况下,情景分析允许公司探索和了解气候变化的物理和转型风险如何随着时间的推移影响其业务、战略和财务业绩。气候相关情景分析应考虑对公司运营和价值链至关重要的气候风险。

定性情景分析是在缺乏数据情况下探索关系和趋势的方法,是一种高级的、叙述性的情景分析方法。

此方法适用于熟悉情景分析的公司,例如,将行业趋势的研究应用于特定组织或业务活动。

定量情景分析使用定量模型、数据集和其他分析技术来评估可衡量的趋势和关系,以说明潜在的途径或结果。这是一种更详细的情景分析方法。可以使用外部、第三方场景或数据集,或者公司可以考虑特定的假设或参数开发内部建模能力。

来源:CSA手册2024

公司是否进行了气候相关情景分析?

 数据截至2024年3月22日。

结果基于2023年标普全球企业可持续发展评估(CSA)中评估的6,644家上市企业的回复。

来源:标普全球Sustainable1

温室气体范围一和范围二排放

中国可持续发展指引要求企业披露范围一和范围二的温室气体排放量。2023年CSA数据显示,近50%的中国企业尚未公开报告其范围一排放数据,其中只有不到8%的企业对其测算的范围一排放数据进行了第三方验证。从行业来看,通信服务和信息技术两个行业的范围一排放报告率最低,其次是材料和工业行业。

在范围二排放方面,我们数据库中约有43%的中国企业测量并报告了范围二排放。在不同行业中,材料行业披露率最低,目前有68%的公司没有范围二排放数据,其次是消费品行业和信息技术行业。根据我们目前的数据,能源和工业领域的公司也有提升空间,约有60%的公司没有公开披露范围二排放数据。

公开报告范围1和范围2温室气体排放

 数据截至2024年3月22日。

“GHG”表示温室气体。

结果基于2023年标普全球企业可持续发展评估(CSA)中评估的6,644家上市企业的回复。

来源:标普全球Sustainable1

中国可持续信息披露指引也要求企业披露衡量气候转型的计划和进展。我们认为,设定科学减排目标是衡量气候转型的重要一步。CSA数据显示约87%的中国公司尚未公开披露公司层面的绝对减排目标或强度目标。相对而言,57%的香港上市公司和42%的欧洲公司还没有公开披露公司的绝对减排目标或强度目标。

是否有涵盖范围1、范围2和/或范围3排放的公司范围绝对排放目标和/或公开的排放强度目标?

 数据截至2024年3月22日。

结果基于2023年标普全球企业可持续发展评估(CSA)中评估的6,644家上市企业的回复。

来源:标普全球Sustainable1

最后,能源消耗是可持续发展报告中的一个基本数据点。中国可持续发展指引在“自然资源利用与循环经济”的大主题下也包括了能源议题。我们的数据库显示,中国公司在这方面的披露率相对较好。只有约45%的中国公司没有报告2023年的能源消耗数据。通信服务和信息技术行业是需要提升能耗数据披露的主要行业。

在我们上述比较的市场中,中国香港和欧洲表现稍好,受益于监管在可持续披露方面长期的指引和要求。因此,我们认为中国快速发展的可持续报告法规有望稳步改善中国上市公司的可持续发展数据采集和披露工作。

社会

在“社会”维度下,人力资本发展和员工健康与安全是指引中“员工”类别下的两个重要议题。我们发现,中国企业已经披露了有关一般政策和职业健康与安全措施的基本信息。然而,在制定可衡量的指标和目标,监测和量化其在这些问题上的表现上,企业可能还需要进一步的努力。例如,CSA中有一个问题是,企业是否为改善职业健康安全绩效指标制定了量化目标。只有11%的中国公司做出了肯定回答,尽管全球范围内的披露率也普遍较低。相比之下,中国企业在跟踪和报告死亡率、跟踪员工培训和发展时数、确保遵守相关职业健康安全国际标准等问题上的表现要好于全球平均水平。

披露指引中包含的另一个重要的社会议题是客户隐私保护。CSA数据显示,2023年,全球有超过5000家公司对其如何收集、保留、使用和保护客户数据的信息进行了公开披露。虽然有37%的中国公司已将上述信息告知其客户,这一比例仍略低于中国香港(49%)、日本(52%)、美国(63%)和欧洲(67%)。此外,中国企业在制定明确的责任和惩戒措施以确保有效执行隐私保护政策和处理违规行为方面还有待改进。

公司是否告知消费者隐私保护问题?

数据截至2024年3月22日。

结果基于2023年标普全球企业可持续发展评估(CSA)中评估的6,644家上市企业的回复。

来源:标普全球Sustainable1

在我们分析的1,425家中国公司中,有943家公司(66%)为员工提供了旨在促进其身心健康的特殊培训和福利,其中大部分是体育和健康项目。约17%的中国公司还提供工作压力管理福利,这是在欧洲、美国、中国香港和日本比较常见的企业福利。中国企业在产假福利方面也取得了进步。在我们的分析中,约20%的中国企业提供母乳喂养和托儿设施等福利,这个比例高于美国和欧洲。不过,除育儿假外,很少有中国公司(不到2%)提供带薪探亲假或护理假。

公司治理

中国披露指引还要求披露与可持续发展相关的治理机制,以及防止贿赂和不正当竞争的情况。在分析CSA中有关公司行为准则的数据时,我们发现约65%的中国公司在其商业行为准则中涉及腐败和贿赂相关的问题,42%的公司在其行为准则中纳入了与环境、健康和安全相关的政策。CSA的数据还表明,约46%的中国公司公开报告违反道德准则的情况。三分之一的中国公司表示,如果发生违反职业道德准则的行为,他们将采取惩戒措施。但只有极少数公司(约2%)表示,他们会将遵守职业道德准则的情况与员工薪酬挂钩。

下列哪些方面属于集团层面(包括子公司)公司行为准则的覆盖范围?

数据截至2024年3月22日。

结果基于2023年标普全球企业可持续发展评估(CSA)中评估的6,644家上市企业的回复。

来源:标普全球Sustainable1

创新也是指引中列出的一个重要议题。基于对CSA 中相关问题的分析,我们发现在过去三个财年中,约有12%的中国公司引入了工艺创新,而近7%的公司声称工艺创新导致平均生产成本大幅降低。中国香港、日本、美国和欧洲也有类似的趋势。在产品创新方面,约 2%的中国企业衡量了研发支出对某些财务指标的影响,如息税前利润增长和息税前利润率。这些企业主要集中在通信服务、消费品、信息技术和材料行业。相比之下,中国香港约有5%的公司、日本和美国约有4% 、欧洲约有8%的公司同样对于研发支出对财务指标的影响进行了衡量。针对CSA提出的公司上一财年的产品创新收入是否可分配给“新商业化的产品或服务”以及“显著改进的产品和服务”的问题中,超过3%的中国公司回答“是”。我们的分析发现,欧洲有更多的公司(12%)表示他们从产品创新中获得了利润。

全球企业正在面临来自监管机构、消费者和投资者的压力,需要确保其供应链的可持续性并披露供应链管理战略。供应链可持续性这一议题在世界其他地区也变得越来越重要。然而,CSA的数据表明,许多企业在制定和实施可持续供应链管理政策和战略方面仍处于初级阶段。

约有17%的中国企业公开了供应商行为准则,但是很少有企业将反竞争、反腐败和利益冲突纳入供应商行为准则中。约有12%的中国企业在其2023年供应商行为准则中涉及童工、强迫劳动、歧视和骚扰、职业健康和安全以及工作条件等问题。相比之下,超过一半的欧洲公司和近50%的美国公司在其供应商行为准则中涵盖了上述问题。

越来越多的公司在选择和管理供应商时将可持续发展指标纳入其中。在中国,8%的公司在其供应商行为准则中纳入了环境议题,如生物多样性、温室气体排放、污染防治、废物管理和资源效率。我们注意到,在中国香港、日本、美国和欧洲,有超过20%的公司已将这些议题纳入供应链管理,尤其是在美国的金融和消费品行业,以及欧洲的材料、消费品、通信服务和公用事业行业。

CSA的结果显示,中国内地和中国香港在披露公司针对供应商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相关制度和计划执行的问题上表现出色,披露率是日本和美国的两倍多,甚至高于欧洲。由于一些中国公司,尤其是公用事业、消费品和通信服务行业的公司,已经在其供应商筛选方法中考虑了环境、社会和治理方面的因素,我们预计这些行业中将有更多的公司将环境、社会和治理因素纳入其供应商筛选流程,加入中国香港和欧洲那些积极主动地将可持续发展议题纳入其供应商筛选条件的全球同行行列。

公司是否已将ESG议题纳入其供应商行为准则?

数据截至2024年3月22日。

结果基于2023年标普全球企业可持续发展评估(CSA)中评估的6,644家上市企业的回复。

来源:标普全球Sustainable1

关于ESG30人

中国ESG30人论坛(简称ESG30)由财新智库发起,是国内首家成立并深具影响力的ESG专业交流平台和智库网络,旨在从政策建言、学术研究、行业实践和国际交流四个方面,推动中国ESG发展,助力中国经济高质量增长。

联系方式

esg30@caixi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