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首页
ESG30 > 研究 > 正文

避免“一刀切” :石化行业低碳转型路径与资管行业应对

文 | 财新智库

石油化工行业是能源消耗和碳排放的重要工业部门。石化和化工行业碳排放占全国的13%左右,其中石化行业占4%左右。其尽早实现碳中和对全社会实现双碳目标意义重大。同时,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石油化工行业经济总量大、产业关联度高,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和高端制造、电子信息、航空航天、国防军工等战略新兴产业密切相关。石化行业的绿色低碳转型不仅仅是环保的要求,更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

根据中国石油化工联合会预计,石化行业碳排放将在2030年左右达峰,峰值为12.34亿吨二氧化碳当量。石化行业的碳排放问题不仅局限于生产环节,还包括原材料的提取、加工、运输以及终端产品的使用和处置等多个方面。从产品角度来看,炼油、乙烯等八个重点子行业碳排放量最大,占石化行业碳排放量的76.6%。因此,要实现行业的绿色转型,必须从全产业链的角度出发,制定系统性的减排策略。

资管行业作为金融市场的重要参与者,在推动石化行业绿色转型方面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通过引导资金流向绿色项目以及有效的尽责管理,资管行业不仅能够推动低碳技术的研发和应用,还可以帮助企业实现转型升级,提升竞争力。在这个过程中,如何平衡长短期回报,如何管理潜在的政策风险和市场不确定性,是资管行业面临的重要挑战。

近期财新智库组织撰写并发布的《把握气候风险与机遇——机构投资者如何应对高碳行业转型》(下称《报告》)第二章,以石化行业的绿色低碳转型为主题,深入探讨了该行业在当前政策背景下的转型路径、技术挑战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在此基础上,《报告》分析了资管行业如何通过战略布局和多元化的可持续投资策略,来支持和参与这一转型,为机构投资者和行业从业者提供借鉴。

压力与动力:政策驱动石化行业绿色转型

石化行业的绿色转型离不开政策的引导。2021年以来,随着“1+N”碳达峰碳中和的政策体系不断细化,覆盖石化行业的多层面政策体系已经建立,进入落地实施阶段。分政策目标来看,可归纳为控制产能、产品结构调整、设立能耗和能效标准、促进原料和燃料替代、建立行业碳达峰标准体系,以及指导技术突破方向等方面。这为石化行业带来了产能控制、能效提升、技术革新等多方面的压力。

例如,《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要求,到2025年,全国原油一次加工能力在10亿吨以内,大宗化工产品产能利用率大于80%。而截至2023年,中国的炼油能力已达9.55亿吨,考虑到已获批和在建的项目以及淘汰的落后产能,2025年后新增炼油项目的空间已经较小。政策压力将倒逼落后产能加速退出,促使企业置换先进产能,并提高利用率。

从趋势来看,未来,企业将面临更加严格的环境信息披露要求和覆盖面更广的碳定价机制。以环境信息披露为例,目前,相关信息仍然没有公认的披露标准。并且对于许多企业来说,环境信息仍然处于非强制披露状态。若未来披露规则发生变化,外界对于企业环境影响的判断及对其低碳转型进程的评估可能也会相应发生变化。此外,碳市场扩容等政策的推进,也会使企业面临更强的约束。

不过,伴随着压力而来的亦是强劲的动力。在稳步实现双碳目标的大背景下,高碳行业转型享有一系列政策支持,这为石化行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在融资方面,中国当前是转型金融规模最大的市场之一,可持续发展挂钩贷款及可持续发展挂钩债券等低碳转型相关金融产品发展迅速。国家对绿色金融的大力支持,使得越来越多的石化相关项目能够获得低成本的资金支持,加速推进绿色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同时,政策还推动了产业链上下游的协同创新,为石化行业的全面转型奠定了基础。

低碳转型以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为支柱

石化行业的低碳转型需从供给侧与消费侧入手。在诸多措施背后,都需要强劲的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作为支撑,也带来新的投资机遇。

化工行业的碳排放主要来自反应过程和能源消耗,相应的,减排手段也主要从反应过程和能源消耗切入,辅以负碳技术,以充分实现碳减排。这意味着,供给侧的碳减排路径对化工生产提出了更高的技术要求。目前,已形成主流业界共识,并已落地实践的措施包括效率提升、燃料替代、原料替代和末端处理四大类。

比如,通过使用蒸汽再压缩等热能管理技术与新型催化剂,石化企业可提高热能利用效率、减少能源消耗。此外,蒸汽能量梯级利用、余热利用、电气化改造等低碳技术创新也可助力公用工程提效减碳;燃料替代方面,当前国内炼化装置用能电气化率不到20%,前景广阔,乙烯裂解炉电替代等项目将有效提升用能电气化率;在原料替代方面,主要措施包括:烯烃原料轻质化、炼厂制氢原料和燃料调整、探索可再生能源制氢与石油化工和煤化工的碳氢互补等;技术创新对于末端减排同样至关重要。近年来我国CCS(碳捕集与封存)取得明显进展,投运及规划建设的示范项目达近百个。CCS将捕集的二氧化碳处理压缩并注入地下的油气田或咸水层永久封存,并可在中长期与成熟油气田 EOR(提高采收率)相结合。随着合成技术、设备和催化剂的突破,捕集回收二氧化碳后的利用方向还包括加氢合成高值化工品。

在消费侧碳减排路径上,科技创新以及产品升级同样有着巨大的潜力。“双碳”背景之下,石化行业将加速产品结构的变化。一方面,油品消费增长潜力有限;另一方面,基本化工产品和高端原材料的对外依存度仍然较高,需要补强国内的供应链。基于需求侧油品过剩、化工品不足的现状,采取“减油增化”的结构性调整,深化炼化一体化优势、延伸拓展产业链、发展中高端产品已成为中国石化行业今后发展的主要任务。

预计中国主要化工产品消费量占全球的比例将从2020年的约30%提高到2025年的40%左右,2030年达到50%左右。随着中国产业升级步伐加快和经济高质量发展,高端化合成树脂、高性能合成橡胶、工程材料、可降解材料等化工新材料和电子化学品的消费需求将会持续增长,并伴随着更高的环保要求。来自新能源和绿色低碳行业发展的需求(如新能源汽车电池薄膜、光伏材料等)、生命科学、信息技术,以及提高生活质量相关产品的石化基材料的需求扩张,也给石化产品结构转型带来新的机会。

避免“一刀切” 实体企业和投资机构如何相向而行

《报告》认为,高碳行业的转型应当基于实际情况合理展开,兼顾行业特点及地区禀赋。石化化工产品种类多、基数大、情况复杂。呈现产品结构分化和矛盾:部分产品产能过剩、需求放缓,但高新材料仍将高速增长,客观上不同子行业的达峰时序存在差异,不同技术和产品的减碳措施迥异,各发展阶段的侧重点也不同。例如,在炼化行业,前端炼油的碳排放总量预计将在“十四五”阶段较先达峰,而其下游烯烃行业的碳排放总规模则预计于2030 年后达峰。

因此,细分领域、重点子行业的减碳路径至关重要。这既是全行业稳步发展的前提,也是实现2030年前碳排放总量达峰的关键。部分细分行业的减碳重点在于源头低碳,有的具有节能减碳优势,有些则需发挥碳固定优势,着重优化生产和消费结构。因此应结合不同生产装置、工艺和产品的自身特点,科学分类施策,避免“一刀切”式盲目减碳。

对于投资机构而言,石化行业的绿色低碳转型,既是挑战,也是机遇。随着全球对低碳经济的关注度日益增加,越来越多的资本正在涌入绿色投资领域。

波士顿咨询的报告称,2021年至2060年,中国的绿色投资年均缺口约为3.84万亿元。而据中国绿色金融委员会测算,未来 30 年内中国在《绿色产业目录》确定的211个领域内将产生487万亿元的绿色低碳投资需求。具体到石化行业,与绿色金融、绿色低碳转型支持政策相关的项目范围包括节能设备制造、工业节能改造、废旧资源再生利用、园区重点行业清洁生产改造,以及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工程建设和运营等方面。

不过,从现阶段来看,满足这些资金需求,仍有许多瓶颈和障碍。尽管有相应的支持设备改造的绿色信贷目录,然而高碳排放的存量资产运营主体难以获得较高的估值,且节能改造之后所收获的环境效益评价标准也尚未统一完善。另一方面,当前与低碳发展相关的新兴产业和能源清洁化技术,多数还未真正进入产业发展的稳定成熟期,与传统高碳生产方式和高碳产业相比,不仅在成本上不具备竞争优势,技术路线也有较大的不确定性,其中所隐含的风险使得投资人对回报率提出更高的要求,最终反映在金融产品上的绿色溢价。总体来讲,要提高石化行业绿色低碳转型所需的金融支持,仍然需要不断完善政策支持、市场机制、标准建设和产品开发。

从国内资管行业应对来看,亦不宜采取“一刀切”的“退出”政策,需要系统考量、因地制宜、灵活运用多种策略。资管机构需要将高碳行业转型风险和机遇评估系统纳入投资流程,并通过主题投资、转型金融产品创新、尽责管理等多元化的投资策略,推动绿色转型价值的实现。

《报告》引入了一些领军投资机构在绿色转型方面的先行探索。南方基金即认为,石化、发电、有色等高碳行业作为中国经济体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 其碳减排进度深刻影响着中国的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进程以及中国实现“双碳”目标的节奏,并且很多高碳行业公司正有条不紊开展气候转型行动。 因此,南方基金不希望将简单地从这些碳密集型企业撤资视为一项投资决策,更希望通过积极参与治理,发挥投资者的力量,找到行业痛点,帮助企业进行转型规划以应对未来化石能源消费占比的逐步下降。通过引入国内外的最佳实践、帮助企业对自身的管理体系做出梳理、了解各利益相关方的出发点和关注点,从而自上而下地了解和构建可持续发展框架,进而引导被投企业改善公司治理、加强风险管理、拓宽战略空间,提升企业的可持续价值创造能力。

比如,在帮助某石化公司实现绿色转型的过程中,南方基金从绿色低碳转型、节能高效生产、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分析了石化行业的ESG实质性议题,并发现该石化公司在能耗管理上相比海外同业处于劣势。在与公司管理层积极沟通,强调转型的必要性后,该石化公司承诺加快绿色技术应用,降低能源消耗,并将能耗管理纳入绩效考核,以达到国家标准。在与石化行业的沟通中,南方基金还发现,石化行业在低碳转型中面临政策激励不足、转型成本高、平衡短期与中长期目标目标、如何将成本增加与取得商业绩效进行整合、将非财务与财务信息建立联系等挑战。为此,南方基金建议加强ESG信息披露,提升投资者对低碳转型的重视,并呼吁政府提供政策支持,以助力石化企业实现低碳转型,并为投资者带来可持续的长期回报。

诸如此类的案例表明,资管行业在支持石化行业绿色转型中能发挥重要的桥梁作用。通过引导资金流向绿色项目和积极参与治理,机构投资者不仅可以帮助企业实现碳减排目标、提升市场竞争力和社会形象,还可以为投资人带来可持续的长期回报,并推动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助力“双碳”目标的实现和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获取完整报告:《把握气候风险与机遇——机构投资者如何应对高碳行业转型》

关于ESG30人

中国ESG30人论坛(简称ESG30)由财新智库发起,是国内首家成立并深具影响力的ESG专业交流平台和智库网络,旨在从政策建言、学术研究、行业实践和国际交流四个方面,推动中国ESG发展,助力中国经济高质量增长。

联系方式

esg30@caixi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