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8
制造业PMI54.1
服务业PMI0.34
CRI-0.40%
CCI31.5
NEI58.9
BRI660
DEI5月金融风险因子表现最优
资本投入下降是NEI下降主因;一线城市专业人员招聘需求不及二三线,互联网行业对管理、行政人员的需求不断下降,金融业则相反;出口占比居中的企业对目前就业贡献最大
服务业扩张速度放缓,导致财新中国综合PMI微降至54.5,制造业恢复更为稳健,外需与就业仍不乐观
2020年7月财新中国制造业PMI升至52.8 为九年半来最高
2020年7月财新中国服务业PMI录得54.1 下降4.3个百分点
2019年1月,中国气候风险指数为0.34,低于2000–2017年历史同期均值(0.99),总体风险水平低。
主要受资本投入下降影响,新经济行业申请新三板企业注册资本占比大幅下降;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信息服务产业对指数贡献最大
制造业供需扩张,就业、企业预期低位改善;低基数之下,经济同比回升、环比仍然偏弱,政策应着眼长远,夯实经济长期增长基础,培育市场主体长久信心
11月制造业供需双双扩张,价格水平稳定,物流速度加快,企业家预期低位回升;不过,外需仍然低迷,就业依然不振,企业库存管理仍偏谨慎
10月制造业小幅收缩,服务业扩张略有加速,经济恢复基础仍不稳固;未来稳增长仍需加码,尤其是要处理好房地产和地方债两大风险
服务业需求增长继续放缓,外需有所改善;就业稳定,市场信心下滑
主要受资本投入下降影响,其中新经济行业风险投资占比大幅下降,此外科技和劳动力投入也下降;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信息服务产业对新经济指数贡献最大,节能与环保业降幅较大
需求扩张放缓,供给略有收缩,经济恢复基础仍不稳固;10月稳增长继续加码,且开始着眼于跨年度调节,处理好房地产和地方债两大风险是关键
内需继续扩张,但供给受外需拖累小幅收缩,企业乐观情绪略有回落
受资本投入上升带动,主要来自申请新三板企业注册资本占比上升;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信息服务产业对新经济指数贡献最大,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贡献升幅较大
9月两大行业扩张速度均放缓;高频数据显示,在前期政策的推动下经济有企稳迹象,房地产和地方债风险的处置仍是影响中国经济内生动力修复的关键
市场供求缓慢扩张,企业也放缓用工扩张的步伐,服务业企业信心度连续三个月微降
制造业生产加速,需求扩张放缓,外需低位改善,用工重现收缩,企业家乐观情绪降至一年来低点
在前期政策作用下,制造业由降转升,服务业扩张速度持续放缓;房地产认房不认贷、调整首付比和降低存量房贷利率等关键政策落地,后续效果仍待观察
服务业供需扩张幅度放缓,外需年内首次下降,就业维持韧性,两个价格指数在扩张区间走弱,市场信心降至2022年12月来最低
制造业供求、就业由降转升,外需收缩放缓,企业预期再度走低;宏观政策力度继续加大,认房不认贷、调整首付比和降低存量房贷利率等关键政策落地,后续效果仍待观察
制造业产需重回扩张,就业大幅改善,成本明显抬升,但销售端竞争激烈涨价难度较大,加之外需疲弱,企业预期再度下降
制造业时隔两月再度收缩,服务业扩张小幅加速,综合PMI降至2月以来最低;宏观调控力度正在加大,稳增长政策措施仍待细化
7月服务业供给继续扩张,新订单增加,就业指数在收缩区间上升,市场信心偏弱
制造业供求收缩,就业、价格、预期低位改善;宏观调控力度正在加大,房地产、地方债、稳预期等政策措施仍待细化
需求疲弱拖累供给收缩,外需大幅下降,就业继续收缩,价格降幅收窄,企业预期改善但仍低于长期均值